古代经典著名兵书《六韬-太公兵法》原文+译文下载

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兵法》,最早见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,题为”周文王师姜望撰”。姜望即姜太公吕望,辅佐武王灭商有功,封于齐,成为齐国的始祖。从此书的内容,文风及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,一般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末期,作者托用姜望之名。《六韬》通过周文王、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,论述治国、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、原则,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,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。全书现存六卷,即文韬、武韬、龙韬、虎韬、豹韬、犬韬,共六十篇。《六韬》的内容十分广泛,对有关战争各方面的问题,几乎都涉及到了。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。

简介

今存版本有: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残本、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残本、敦煌遗书残本、《群书治要》摘要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续古逸丛书》影宋《武经七书》本、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《武经七书》本、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《武经七书直解》影印本。
  今本《六韬》共分六卷。文韬——论治国用人的韬略:
武韬——讲用兵的韬略;
龙韬——论军事组织;
虎韬——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;
豹韬——论战术;
犬韬——论军队的指挥训练。
主要思想
  《六韬》一书,在军事方面,主张“伐乱禁暴”,“上战无与战”,强调“知彼知己”,“密察敌人之机”,“形人而我无形”,“先见弱于敌”。要求战争指导者“行无穷之变,图不测之利”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。它认为作战中最重要的是奇正变化,“不能分移,不可语奇”。对于攻城,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围困打援,迫敌投降。它重视地形、天候对战术的影响。总结了步、车、骑兵种各自的战法及诸兵种的协同战术。它重视部队的编制和装备,详细记述了古代指挥机关的人员组成和各自的职责,提出了因士兵之所长分别进行编队的原则。它认为“凡三军有大事,莫不习用器械”,详细记述了古代武器装备的形制和战斗性能。重视军中秘密通讯,记述了古代军中秘密通信的方式方法。它还重视将帅修养和选拔,认为“社稷安危,一在将军”要求将帅不仅要谙熟战略战术、知进退攻守、出奇制胜的谋略,而且要懂得治乱兴衰之道,要能与士卒同甘苦,共安危,并提出了考察将帅的八条方法,即所谓“八徵”。在军事哲理方面,《六韬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。它一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,把它列为必须禁止的“七害”之一,另一方面又主张用天命鬼神去迷惑敌人。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,初步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,提出了“板反其常”的重要辩证法思想,是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重要贡献。它的许多军事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,如”夫存者非存,在于虑亡;乐者非乐,在于虑殃”,“大智不智,大谋不谋,大勇不勇,大利不利”,“太强必折,太张必缺”,“无取于民者,取民者也”等。

古代经典著名兵书《六韬-太公兵法》原文+译文下载-第1张-Get巧不巧

六韬内容单独介绍

文韬

《文韬》卷包括《文师》、《盈虚》、《国务》、《太礼》、《明传》、《六守》、《守土》、《夺国》、《上贤》、《举贤》、《赏罚》、《兵道》十二篇,讲治国安民的韬略,阐述战前的各种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。分析在临战之前,一个国家如何做好物资准备、精神准备和战前动员;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敌国的各种情况,以便做到知己知彼。《文韬》卷论述了姜太公的社会观、战争观,侧重讲了战前各方面的准备和选拔任用人才的问题。姜太公十分重视”富国强兵”(《上贤》)。战国时期,孙膑、商鞅、荀况等军事家都提出过”富国强兵”的思想。”秦用商鞅,富国强兵”(《史记•孟子荀卿列传》)。姜太公强调这一思想,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学术向前发展的状况。

武韬

《武韬》包括《发启》、《文启》、《文伐》、《顺启》、《三疑》五篇,是在继《文韬》的基础上,讲用武力和非武力两种手段取得国家政权的韬略。为此,姜太公强调了几个重点:一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,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,尤其要充分了解敌情,掌握敌人的企图,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,扬长避短,克敌制胜。二是治理人民要顺乎民情,潜移默化地教育民众。这就是要求统治者顺其自然,因势利导,不要强民所难,更不能违抗天下百姓的意愿而行事。三是强调战争准备和战略侦察以及有针对性的确定”文伐”或”武伐”方针。四是强调用兵打仗时,最重要的是统一意志;只有全军上下意志统一,才能独往独来,驰骋疆场。这就是姜太公所说的:”用兵之道,莫过于一。一者能独往独来也。”

龙韬

从《龙韬》开始《虎韬》、《豹韬》、《犬韬》讲的是战争中的各种战术问题,致力于阐述指导具体战争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原则和用兵谋略。《龙韬》包括《王翼》、《论将》、《选将》、《立将》、《将威》、《励军》、《阴符》、《阴书》、《军势》、《奇兵》、《五音》、《兵征》、《农器》十三篇,讲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韬略。每作一战,首先必须科学、合理地部署兵力和装备;其次要善于指挥我军又能够调动敌军,再次还应注意天时、地利等客观因素对作战的影响。《龙韬》阐述指挥部组织机构的构成、将帅的选拔和组织指挥等问题,重点是指挥部的构成及参谋业务分工,这在军事史上是有重要文献意义的。

虎韬

《虎韬》包括《军用》、《三阵》、《疾战》、《必出》、《军略》、《临境》、《动静》、《金鼓》、《绝道》、《略地》、《火战》、《垒虚》十二篇,讲在开阔地带作战的战略战术和军队装备运用的韬略。《虎韬》主要叙述各种武器装备的运用和进攻战斗的战术指导原则,大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:一是军器的种类、编配和运用;二是进攻战的战术原则和具体方法。其中包括野战、攻城、反攻、追击、突围等战斗的原则和方法。

豹韬

《豹韬》包括《林战》、《突战》、《强敌》、《敌武》、《鸟云山兵》、《鸟云泽兵》、《少众》和《分险》八篇。主要是论述丛林作战、山地作战和水域作战的战术原则,重点放在讨论如何以少胜多、以弱制强和出其不意、攻其不备的战术原则,这是《六韬》的重要用兵思想。论述立足于战略进攻,很少谈到战略防御,即使在《强敌》和《敌武》中,论述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的作战,也主张迅猛出击以争取主动权,转守为攻以弱致胜。具体的作战方法,就是想办法把强大的敌人调动出坚固的阵地,使他们不得不分兵,从而在运动中各个击破敌人。《豹韬》所阐述的便是”利以出战,不可以守”的作战原则。也就是主张积极防御,”疾击其前,急攻其后;或击其表,或击其里”(《敌强》),在防御中采取积极主动的反击战术。

犬韬

《犬韬》包括《分合》、《武锋》、《练士》、《教战》、《均兵》、《武车士》、《武骑士》、《战车》、《战骑》、《战步》十篇,讲军队的教练与编选以及各兵种的作战特点和协同作战的韬略。《犬韬》除进一步阐述各种作战方式的战术原则外,主要论述了两方面的内容,一是军队的训练,主要是针对军事训练的重要性、训练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全面论述;二是车战、骑战和步战的战术特点,详细地论述了战国以前车兵、步兵、骑兵三大兵种的组织编队和战术运用等问题。《尉缭子》和《司马法》等兵书,都有军事训练的内容,但《犬韬》对训练的编组、训练内容及方法,阐述得更加完备、系统。

六韬-太公兵法在线试读

以下内容为《六韬·卷一·文韬·文师》的阅读内容。

【原文】

文王将田①,史编布卜②曰:“田于渭阳③,将大得焉。非龙、非彨,非虎、非罴④,兆得公侯⑤,天遗汝师,以之佐昌,施及三王。”
  文王曰:“兆致是乎?”
  史编曰:“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⑥,得皋陶⑦,兆比于此。”
  文王乃斋三日,乘田车,驾田马,田于渭阳。卒见太公,坐茅以渔。
  文王劳而问之曰:“子乐渔邪?”
  太公曰:“臣闻君子乐得其志,小人乐得其事。今吾渔,甚有似也,殆非乐之也。”
  文王曰:“何谓其有似也?”
  太公曰:“钓有三权⑧:禄等以权,死等以权,官等以权。夫钓以求得也,其情深,可以观大矣。”
  文王曰:“愿闻其情。”
  太公曰:“源深而水流,水流而鱼生之,情也;根深而本长,木长而实生之,情也;君子情同而亲合,亲合而事生之,情也。言语应对者,情之饰也;言至情者,事之极也。今臣言至情不讳,君其恶之乎?”
  文王曰:“惟仁人能受(至)[正]谏,不恶至情,何为其然?”
  太公曰:“缗微饵明⑨,小鱼食之;缗调饵香,中鱼食之;缗隆饵丰,大鱼食之。夫鱼食其饵,乃牵于缗;人食其禄,乃服于君。故以饵取鱼,鱼可杀;以禄取人,人可竭;以家取国,国可拔;以国取天下,天下可毕⑩。
  鸣呼!曼曼绵绵⑾,其聚必散;嘿嘿昧昧⑿,其光必远。微哉!圣人之德,诱乎独见。乐哉!圣人之虑,各归其次,而树敛⒀“焉。”
  文王曰:“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?”
  太公曰:“天下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之天下也,同天下之利者,则得天下;擅⒁天下之利者,则失天下。天有时,地有财,能与人共之者仁也。仁之所在,天下归之。免人之死,解人之难,救人之患,济人之急者,德也。德之所在,天下归之。与人同忧同乐,同好同恶者,义也。义之所在,天下赴之。凡人恶死而乐生,好德而归利,能生利者,道也。道之所在,天下归之。”
  文王再拜曰:“允哉⒂,敢不受天之诏命乎!”乃载与俱归,立为师。

【译文】

 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,太史编占卜以后说:“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,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。所获得的不是龙,不是彨,不是虎,也不是熊,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。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,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,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。”
  文王问:“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?”
  史编回答说:“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,结果得到皋陶。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。”
 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,然后乘着猎车,驾着猎马,到渭水北岸打猎。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。
 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:“先生喜欢钓鱼吗?”
  太公回答说:“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,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。现在我钓鱼,与这个道理很相似,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。”
  文王问:“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?”
  太公回答说:“钓鱼比如人事,有三种权术。用厚禄收买人才,如同用饵钓鱼;用重金收买死士,也如同用饵钓鱼;用官职招揽人才,也如同用饵钓鱼。凡是垂钓,目的都是为了得鱼,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,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。”
  文王说:“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。”
  太公回答说:“水的源流深,水流就不息,水流不息,鱼类就能生存,这是自然的道理;树的根须深,枝叶就茂盛,枝叶茂盛,果实就能结成。这也是自然的道理;君子情投意合,就能亲密合作,亲密合作。事业就能成功,这也是自然的道理;言语应对,是用来掩饰真情的,能说真情实话,才是最好的事情。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,毫无隐讳,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?”
  文王说:“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,而不厌恶真情实话。我怎么会反感呢?”
  太公说:“钓丝细微,鱼饵可见,小鱼就会上钩;钓丝适中,鱼饵味香,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;钓丝粗长,鱼饵丰盛,大鱼就会上钩。鱼要贪吃香饵,就会被钓丝牵住;人要得到君主俸禄,就会服从君主任使。所以用香饵钓鱼,鱼便可供烹食;用爵禄网罗人才,人才就能尽为所用;以家为基础取国,国就能被据为己有;以国为基础取天下,天下就可全部征服。可叹啊!土地广大,国祚绵长,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,最终必将烟消云散;默默无闻,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,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。微妙啊!圣人的德化,就在于独创地、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。欢乐啊!圣人所思虑的事情,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,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。”
  文王问道:“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?”
  太公回答说:“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,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。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,就可以取得天下;独占天下利益的,就会失掉天下。天有四时,地有财富,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,就是仁爱。仁爱所在,天下之人就会归附。免除人们的死亡,解决人们的苦难,消除人们的祸患,解救人们的危急,就是恩德。恩德所在,天下之人就会归附。和人们同忧同乐,同好同恶的,就是道义。道义所在,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。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,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,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,就是王道。王道所在,天下之人就会归附。”
 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:“先生讲得太好了。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!”
  于是,把太公请上猎车,一起回到国都,并拜他为师。

六韬-太公兵法电子书截图

古代经典著名兵书《六韬-太公兵法》原文+译文下载-第2张-Get巧不巧
古代经典著名兵书《六韬-太公兵法》原文+译文下载-第3张-Get巧不巧
古代经典著名兵书《六韬-太公兵法》原文+译文下载-第4张-Get巧不巧

六韬-太公兵法获取下载

本书为PDF格式的高清电子书籍,非常干净,支持打印阅读。

本书收录到古代十大兵书中,请移步下载。

Get巧不巧
Get巧不巧

Get巧不巧的东西都是我们亲测好用的,让你省时省力直接获得结果,需要帮助请 联系我们。

留下评论